聚焦两会|积极推动灵活用工新模式

在今年两会上,企业灵活用工等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多个代表也纷纷提及相关社会保障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认为,疫情下的中小企业最大困难就在于“入不敷出”,收入减少,而人力成本高居不下。除了建议降低社保公积金缴存比例,他还建议通过积极推动灵活用工等新模式,有效分担企业用工成本。通过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搭建灵活用工和共享用工平台,吸引更多有需求的企业通过平台发布信息,促进供需信息精准对接。




从去年开始,政府已经逐步推出促进灵活用工增长的政策与措施。在2019年12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还特别指出,各地要着眼稳就业大局,出台更多支持新增就业岗位的措施,抓紧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以及深入推进“双创”。


而在疫情期间,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人社部联合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更是鼓励企业实施灵活用工措施。各地政府部门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灵活用工发展,例如重庆把推进数字商务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创意经济作为主要任务;浙江鼓励传统餐饮企业与新零售企业开展灵活用工合作,稳定员工队伍。



疫情期间,通过灵活用工和共享用工模式,可实现企业间快速高效的人力资源互补,分担公司成本,增加就业容量,缓解临时性供需矛盾。总的来说,就是既降低了用人成本,又降低了失业率,保证经济平稳有序地发展。


灵活就业、灵活用工作为一种用工新模式,不仅是一种应急措施,更是未来用工的趋势。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临时工、零工有很大区别,打破了用工地点、用工时间的限制,将传统的雇佣关系转变为经济合作关系,从根源上解决企业用工难、用人贵的问题。


在双创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经济崛起,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就业主体的年轻化也让人们期望从固定的工作岗位解放出来。社会用工的基本结构也由传统的“公司+员工”模式向“平台+个人”模式逐渐过渡。


另外,经济转型与传统求职偏好之间的矛盾亦为影响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原因。传统生产制造业面临技术转型,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而新兴行业诸如快递、外卖以及互联网酒店等新兴行业同样出现了大量的用人需求,打破信息的不对等性是改善就业,发展经济过程中亟待落实的一个问题。而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到来,传统人力资源服务模式逐渐被变革,多元化的创新用工模式在重构组织与个人的关系中将发挥着更大的效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章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